逗游網:值得大家信賴的游戲下載站!
發(fā)布時間:2012-03-21 14:16 來源:互聯(lián)網 作者:佚名
齊國:
齊國地處東方半島之地,大海環(huán)繞,南達泰山,北鄰燕趙,境內沃野千里,良田萬頃。
齊地瀕臨大海,盡得漁鹽之利,財貨充足,無復衣食之憂,為七國首富。更加氣候溫和,戰(zhàn)禍較少,故而其人多好聲色之樂,生活奢靡。齊桓公言路廣開之后,有道之士齊聚稷下學宮,修研道術,辯論學說,百家爭鳴。
齊魯相鄰,齊人自始信奉儒家學說,研習仁義之學,愛人以仁,律己以義,期望王道大行于天下。又多好禮樂,上至國君,下至庶民,皆齊之以禮樂,溫文儒雅,為天下之首。
燕國:
燕國左環(huán)滄海,右擁太行,于列國中地勢最北,直達遼東,接戎胡荒蠻之地。
北地苦寒,物產不豐,生活艱辛,以燕為甚。惟其如此,燕人大都不茍安樂,不慕虛華,堅毅果敢,慷慨激昂,意氣為重,隕身不恤,人謂“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可見一斑。
燕文候用蘇秦行合縱之術,強秦畏懼,十年不出函谷,蘇秦掛六國相印,顯赫無雙。其后燕人慕蘇秦風采,熱心縱橫之學。深思熟慮于先,謀劃游說于以后,縱橫捭闔,叱詫風云,施澄清天下之抱負,圖封候拜相之功業(yè)。
楚國:
楚國盡得南方之地,西至百越,東達大海,土地廣闊,為列國之首。其地氣候濕暖,水域縱橫,風貌大異中原。
楚地處南方,氣候暖熱,物產豐饒,山青水秀,人文俊美。楚人亦多情善飾,自由奔放。國人注重才藝,辭賦歌舞,皆為所好,多屈原宋玉之輩,以辭賦聞名天下。
楚人崇尚老莊自然之道,以道為本 ,講究清凈無為,齊物坐忘,期望達到“天地與我并生,萬物與我為一”的最高境界。楚國雖地域遼闊,兵多物盛,卻不能一戰(zhàn)而定天下,皆因楚人更多追求逍遙無為的生活,忘心于山水之間。
韓國:
韓國疆域最小,卻處列國中心,其地多山,地形險惡,控天下要沖,東扼函谷,西逼虎牢,為“四戰(zhàn)之地”。
韓山地眾多,不適耕作,又四面鄰敵,兵火不斷,因此韓人多耐苦戰(zhàn),擅據守,堅韌不屈。韓國盛產鐵礦,鍛造之術又冠絕天下,故韓軍裝備精良,且韓人多善射,配以強弓勁弩,天下為之膽寒。
韓國戰(zhàn)亂連年,國人唯以犀甲利器以自守,國人偏愛墨家“兼愛”,“非攻”,“墨守”之道。人人“兼愛”以團結一致,提倡“非攻”以修養(yǎng)生息,研習“墨守”以保疆衛(wèi)土。故韓國占據天下中樞,列國覬覦,卻始終無可奈何。
趙國:
趙國占據河套在內的北方地區(qū),西臨大河,與秦國隔河相望,北接草原,有匈奴、林胡之患。
趙人長期與匈奴、林胡混居作戰(zhàn),習性相染,武靈王“胡服騎射”之后,國風更與其接近,因此趙人大多慷慨豪邁,粗獷不拘,所謂"燕趙多壯士",正是這種民風之寫照。趙人相處,也以信義為先,崇尚英雄勇武,一諾千金之輩。
趙人崇尚兵家學說,多研習兵法之道,因此趙軍在戰(zhàn)斗擅長虛實相濟;多設騎兵,講究兵貴神速,出其不意。同時趙國名將輩出,前有趙襄子、武靈王立國開疆,后有趙奢、廉頗、李牧斬軍奪城,趙國軍威,一時為七國之最。
魏國
魏國為三晉之一,占據中原戰(zhàn)略要沖之地,西有暴秦,北連強趙,東鄰盛齊。
魏文公為戰(zhàn)國第一個霸主。歸功于魏國李悝的變法,變法強國利民,魏國國力一躍為七國之首,國富民足,使魏人耽于安樂,忘卻四周強敵環(huán)伺,在秦趙齊各國屢次侵擾下,魏國國力漸衰,數次大戰(zhàn),魏國皆首當其沖,使魏人疲于防守,再無爭霸雄心。
魏軍強于龐涓為帥之時,多以重甲長矛車戰(zhàn)為陣,后為孫臏所破,自此,魏軍再無大成之戰(zhàn)。
秦國
秦原為周室小國,戎守西疆,常年與西戎作戰(zhàn),疆土逐漸擴大,在南下巴蜀,東進函谷后疆土與國力與日俱增。
秦風彪捍,故歷代皆重法治,自衛(wèi)人商鞅變法,秦國以重刑治國,秦國方有能力爭霸戰(zhàn)國,秦人皆遵法紀,穆公時曾有“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”的盛世之態(tài)。
秦軍常年與西戎作戰(zhàn),戰(zhàn)力為七國之首,加之秦人重軍紀重軍功,又出了不世名將白起,王賁,秦人一統(tǒng)七國之雄圖偉略已經初現端倪。